[時事新聞] 經東海大學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吳勇初教授同意,轉載有關紅肉加工產品致癌事件之看法
紅肉及其加工產品列入第二及第一級致癌因子 IARC所用之報告多為流行病學調查報告, 此類報告之盲點在於只能指出紅肉加工產品與癌有關, 這一點二 三十年前就有報告,不是新聞,大部分研究沒有解釋的是致癌的機制與原因 ,以及不同用量可能之影響之程度, 一般致癌因素十分複雜,遺傳、體重、生活形態、蔬果攝取量、料理方式....都有影響,很顯然引用之觀察報告無法都考慮上述因素 (同時被列入第一級致癌因子的還有煙、酒、甲醇、燒煤、中式鹹魚、陽光、紫外線、X光、槟榔、黃麴毒素、砒霜等等) ,同時國人畜禽肉攝取量近七十五公斤,其中約十五%為加工產品,換算每日可能之攝取量為三十克左右, 此外又應去除貢丸、肉鬆、肉酥、及部分肉乾等不含亞硝之產品,而根據畜產會長期之調查,國內肉類加工產品都沒有亞硝過量問題(0-40ppm),我們的標準本來就很嚴格(70 ppm NO2),一般業者因為怕被檢過量,所以都已經減少亞硝之用量,以部分葉菜(芹菜 白蘿蔔 干蘭菜)而言,動輒(1500-3000 ppm NO3),所以以目前國人消費方式,實在不必擔心加工產品所可能之致癌性。以上補充,有其他資訊請大家趕快交流, 謝謝
吳勇初 敬上
國際癌症研究署(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)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
歸類級別 |
歸 類 說 明 |
備註(104.10.26發布) |
1 級 確定為致癌因子 |
流行病學證據充分。 |
1.加工肉品:以醃漬、煙燻、發酵等所有加工過程 之紅肉、禽肉、內臟及血液(熱狗、香腸、火腿...) 2.每天食用加工肉品50公克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18% |
2A 級 極有可能為致癌因子 |
流行病學證據有限或不足, 但動物實驗證據充分。 |
紅肉:指所有的哺乳動物肉,包括牛、豬、羊肉 相關癌症:大腸癌、胰臟癌及前列腺癌 |
2B 級 可能為致癌因子 |
流行病學證據有限,且動物 實驗證據有限或不足。 |
|
3 級 無法歸類為致癌因子 |
流行病學證據不足,且動物 實驗證據亦不足或無法歸入 其他類別。 |
|
4 級 極有可能為非致癌因 子 |
人類及動物均欠缺致癌性或 流行病學證據不足,且動物 致癌性欠缺。 |
|